close


你,寂寞嗎?

她,三十六歲,是個老師,每天下課回家後,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。
未婚的她,買了一幢二十年貸款的公寓,準備臨老時有個安身之處。

他,三十五歲,是銀行的高級主管,
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,往往是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的人。
有一個正在交往中的女朋友,
但感情很淡,全心放在工作上,有心理準備女友可能提分手。

對於愛情與婚姻,他們都有所期望,
可是,年復一年,卻始終找不到結婚的對象和理由。

或者工作太忙、或者個性使然,親密關係似乎遠離了生命的重心。

但是,擁有親密關係,就不寂寞嗎?

她,三十一歲,是自由工作者,結婚多年,
「常覺得和先生像擺在家裡的兩張傢俱,沒什麼可說,」
難以想像當初不顧家人反對結婚的勇敢壯舉。

數字會說話。

結婚的人變少,離婚的人變多。

根據內政部統計,十年來,台灣地區的結婚率,
由民國七十九年的7.1%,降到八十七年的6.7%。

同時期,離婚率不降反升,由1.36%,增加到了2%。
親密關係,在世紀末的此刻,逐漸變調。

寂寞病毒 -----即便如此,對親密關係的渴求,卻是人的本能。

知名社會學家馬斯洛(Abraham H. Maslow)指出﹛A
人類基本的五大需求中,愛與關懷的需求,是人類存在所不可或缺的要素。

一位文字工作者說:「現代人真的很寂寞。」

就像他,不斷地在追尋心目中完美的伴侶,每一次一有新機會總會抱著希望。
等發現對方不是那一個對的對象時,「那一刻,真的非常寂寞,」
他說:「因為害怕這一生都找不到那個伴侶。」

王文華在《蛋白質女孩》書中,描繪都會男子的寂寞。
在起起伏伏的情海裡中,最後,他們仍舊找不到一份能填補寂寞的愛情。

美國電視節目《艾莉的異想世界》中,
女主角艾莉兼具美貌、金錢與身份地位,極度想結婚,卻總是與美好的姻緣擦身而過。
不是對方不夠好,而是艾莉總會發現,對方有著她無法接受的缺點。

事實上,問題不在對方,而是自己。

所以,社會中的每一個艾莉,只能繼續不斷地尋尋覓覓。


寂寞成了流行病毒 ---- 現代人的寂寞,其來有自。

在後現代的社會中,一切的秩序都被擾亂。
突然之間,過去的規範不再適用,
在不確定之中,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。

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林以正舉例,
祖父母那一代,二十到三十歲這個年齡層的人,
早就已經結婚生子,清楚地知道自己該扮演的社會角色。

然而,現在二十到三十歲的年輕人,卻仍然處在摸索期中。

社會的外在變化愈來愈快,競爭愈來愈激烈,
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慌,使個人更需要人際網絡的支持。

不幸的是,工業化的社會,卻是前所未有的疏離。
人與人間的親密度下降,分享親密的管道也減少。

就以家庭為例,根據內政部的統計,
由於生育率下降,台灣地區每戶人口數只有3.4人。

獨生子女愈來愈多,寂寞感更難排遣。
因此,各種屬於寂寞的產業大行其道。

即使颱風天依然人山人海的KTV、午夜過後人群更多的PUB,
到處都有人在宣洩著寂寞的情緒。

一位新聞工作者也承認,當他極度寂寞時,甚至會打電話到020 4交友中心,
「只為了聽聽人的聲音,」他說。最寂寞的是,

「每當完成一項很得意的工作時,卻找不到分享的對象,」
擔任電腦公司專案管理師的賴柏年說。

「一旦個人內在分享的需要增加,卻無法獲得親密關係時,就會感到寂寞,」
林以正解釋。


所謂寂寞,在學理上的定義是,個人實際上所擁有的社會互動,比期望擁有的少。

社會互動,要求的是質,而不是量。

就像在辦公室中,人與人的交流戴著面具,談話的內容不外乎公事,
即使不斷與人互動,仍然感到寂寞。

亞希之不負責任感想:
這是流傳已久的網路文章~ 卻是讓人省思~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sai lena 的頭像
    Tsai lena

    lena 的分享空間

    Tsai l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